【耳機分類】
依照國際電通聯盟國際電信法規專則ITU-T P.57將耳機型態進行分類。
圖一
【一、耳罩式或稱罩耳式(Circum - aural earphones) 】:
此類耳機環繞人耳將整個耳朵罩住,有效阻隔外界雜訊,常見於監聽耳機、DJ耳機…等,單體較大相對低頻感受佳、失真小。
【二、貼耳式(Supra – aural earphones) 】:
主要靠在耳廓上,耳機直徑必須大於45mm以上,相似於耳罩式,但不像耳罩式會將整個耳朵罩住導致洩漏情況產生。
圖二
【三、貼耳式(Supra – concha earphones) 】:
與貼耳式(Supra – aural earphones)相似,但耳機直徑25mm~45mm就稱為貼耳式(Supra – concha earphones) 。
圖三
【四、耳塞式或塞耳式(Intra – concha earphones) 】:
耳機直徑小於25mm,早期手機配件大多為此類型耳機。配戴在外耳時常造成滑落,進而產生洩漏。配戴非常不適。
【五、入耳式或內耳式(Insert earphones)】 :
此類型揚聲器體積小,藉由前端耳塞設計將耳機固定到人耳外耳道位置,而耳塞設計依照不同材料及幾何形狀,某種程度有效隔離外部高頻噪音的功能。目前最為常見,也是目前手機所配送的耳機大多由耳塞式改為耳塞式。
本篇希望藉由入耳式或內耳式(Insert earphones)帶領各位了解、熟悉耳機構造及特性,進而完成設計自己的耳機。
耳機剖面圖:微型揚聲器、空腔設計、導音管設計、耳塞設計皆會影響內耳式耳機的頻率響應及失真…等特性。其中耳塞依幾何形狀不同可分為單節式、多節式(2~3節)主要目的是提升人耳配戴舒適度、固定及有效隔離外界噪音。材質又可分為泡棉材料、矽膠材料,由於高頻噪音及高頻聲音特性,泡棉材料(內部具有很多孔洞)相較於矽膠材料有較大的能力隔離,但泡棉材料清洗不易、壽命較短,因此目前市面上多數耳機大多還是使用矽膠材料作為耳塞,貼心的設計為因應人耳耳道大小不一,而給予不同尺寸耳塞配戴。
【補充說明】:
微型揚聲器:直徑小於20mm以下(也就是振膜直徑)、厚度小於5mm以下這種產品稱為微型揚聲。
本系列文,預計四篇如下:
逢甲大學劉育成教授口述
助理:葉芷君編輯
留言列表